而此时,曾经因为又丑又重、行驶速度追不上马屁股而被嫌弃的汽车已经实现了技术的飞跃,并因此展现出了巨大魅力——不用排泄、不会死。其中,没有废气、没有噪音的电动车全方位碾压同时代的蒸汽、燃油动力车,成为最受欢迎的销量之王。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公路也越修越长,于是,属于现代电动车主的续航焦虑在100年前就彻底暴露了出来,并且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致命的暴击来自亨利·福特 ,他在1908年用标准化生产的流水线造出了价格极为亲民的燃油汽车,也彻底掐灭了电动车发展的小火苗,加上此后石油大量开采,原本领先一步的电动车最终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枯萎了。 马车被马粪干掉,燃油车将被燃油干掉 说起来,今天的很多行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恐怕要感谢1973年的那场石油危机,比如一度被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比如在能源届地位不断下降的煤炭,再比如电动汽车。 其中,电动车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其实还可以理解为马粪干掉马车的故事在100多年后的重演——汽车尾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亲手缔造汽车文明的老牌工业强国,都在积极化身燃油时代的掘墓人。 许多热情拥抱电动化的国家已经宣布了禁售燃油汽车的时间表:荷兰和挪威从2025年禁售燃油汽车、德国从2030年禁售燃油汽车,法国和英国从2040年禁售燃油汽车…… 事实上,除了解决环境问题、化解能源危机,大力推行汽车电动化还被当作是一场“国运之战”。对于在燃油车领域技术始终落后于人的中国来说,尤其如此。所谓越是苦大仇深,革命意志越坚定,面对“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这一百年难遇的机会,中国几乎从一开始就怀抱着“换道超车”的梦想,将发展电动车上升为了国家战略。 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最早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2001年,国家科技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规划,并且在“十五”期间的国家“863”计划中,,特别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2009年“十城千辆”计划启动,自此,财政补贴的真金白银正式开辟出全球第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加之限购政策的助攻,十几年来,电动车在中国一路狂飙。 至于2019年6月补贴退坡政策正式实施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连续下跌,以及2020年之后走势将如何,我们暂按下不表,来看看美、德两个小伙伴这些年都干了什么~ 论老虎打盹儿、大象转身 在看多了美剧、好莱坞大片的公众的印象中,加油比喝水还快的山姆大叔似乎更沉迷大排量的V8、喜欢发动机轰鸣的声浪,应该最没有兴趣搞电动化的。但事实上,美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政策支持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早在1990年,美国加州就率先提出了“零排放汽车(ZEV)计划”,目的是2040年在售车辆实现100%电动化。2008年正值美国汽车工业出现危机,刚刚获选总统的奥巴马甫一上任就为美国电动汽车事业规划了一个伟大目标,即2015年底之前实现超过100万辆电动汽车和混动车上路,并且在其接下来的8年任期内,一直都在推出各种政策设法推进电动车的发展。 为推广新能源,奥巴马使出了洪荒之力,但与几乎同时提出这一计划的中国相比,美国的电动车发展进程可谓曲折而缓慢。导致这一局面的背后固然有国际油价下跌、电动车价格昂贵等原因,但更大的阻碍恐怕要来自特朗普。 这位美国第45任总统,在竞选时就宣称要彻底废除奥巴马政府的清洁能源计划,在他看来,环境保护从来只是左派小清新的把戏。为履行承诺,特朗普政府在2019年11月4日发布声明,通报联合国将退出《巴黎协定》,并正式启动了退出程序——在很多人看来这无异于“老虎强行打盹儿”,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怕是要走回头路? 就在同一天,德国政府也宣布了一项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新计划,决定将德国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延长至2025年底,并将现有的电动汽车补贴额度提升50%,最高达到每辆车6000欧元。评论认为,这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最后一届任期内,为扭转本国汽车业在电动领域落后于中、美竞争对手的局面,所做的最后一搏。 很多人说,传统汽车强国德国一定是太傲慢了,所以才导致电动化大潮席卷汽车行业的时候表现的反应迟缓,但事实上这一说法肯定是冤枉了默克尔默女士。 从时间上来说,德国在2007年就为响应欧盟的环境要求发布了一项规划,正式明确通过使用电动汽车来减少交通领域碳排放的目标。2009年又颁布《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为实现该计划要求到2020年让100万辆电动车上路的目标,近十年来,德国政府从成立“政产学研”一起拼的国家电动汽车平台(NPE)到设立推广示范区,从投入数十亿欧元进行补贴到优化充电及交通环境、颁布差异化的交通管理措施等等,推出了全套的支持政策。 然而尴尬的是,截至2019年上半年德国的电动汽车保有量不足50万辆,“2020年100万辆”的计划已经宣告失败。 有一部分原因恐怕出在作为市场主体的车企身上。众所周知,电动汽车利润率仅为燃油车的一半,相比电动汽车的“烧钱”,德国车企其实更愿意发展清洁柴油车技术,从而延长燃油车的“掘金”时间窗口——大象转身更为艰难,这个道理用在电动化转型中德国,和以BBA(奔驰、宝马、奥迪)为代表的德国汽车巨头身上,再合适不过。 中国说,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刚 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推行汽车电动化政策要刚;德国的故事则告诉我们,除了政策,企业也要刚。而在这点上,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无疑表现出了与政策同等的信心和勇气。 不得不承认,与美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汽车工业一直以来是有着民族自卑感的。所以当年吉利的李书福立志造车,发表了著名的“汽车不就是沙发加四个轮子吗”言论,好多人大牙都快笑掉了;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宣布踏入汽车制造领域,消息一出,更是遭遇基金经理联手抛盘洗仓,2天内股价暴跌了30%。 人们不相信自主品牌能造车,但是王传福说,不相信中国人造不出好车。而这位电池大王、技术狂人从一开始就坚定的战略路线是,发展电动汽车,走差异化竞争之路——6年后,中国正式拉开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幕。 作为最早看清电动化趋势并坚定地付诸行动的车企,比亚迪用16年的时间,为中国赢得了至少三个难能可贵的“领先”:技术领先、国际化战略领先、技术模式领先。 |